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充分发挥历史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筑牢“不想腐”堤坝的重要手段,深度挖掘周秦文化中的勤廉思想和红色革命文化中的廉政元素,大力弘扬优良家风家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廉政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为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
深度挖掘,用传统廉政文化涵养人。立足宝鸡作为周礼文化发祥地的和中国历史上廉洁文化思想最早产生地的实际,组织市委党校、市社科联、宝鸡文理学院、离退休老干部等各方力量,深入开展宝鸡传统廉政文化课题研究,推出“周礼文化与廉政文化”“《周礼》‘六廉’思想的现代价值”“宝鸡历史上的廉政官员典型案例分析”等一批研究成果。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博物馆时光”栏目开栏为契机,积极与中省纪委网站联系,对宝鸡青铜器中蕴含的廉政思想进行挖掘整理,策划推出《何尊,从此有了中国》《来鼎里的西周监察官》等四集宣传专题,采取图文并茂、竞猜答题和小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宝鸡“中国廉政思想发源地”形象。坚持以古鉴今,利用宝鸡历史上的清官廉吏和勤廉人物事迹开展廉政教育,建成了岐山召公、眉县张载祠、扶风周原博物馆等一批勤廉教育基地。传承优良家风家训,依托“村史馆”建设家风家训专栏,建成了全省首个“家风馆”,让千阳燕伋、岐山邢氏、麟游甄氏等古圣先贤“现身说法”,推出了文化养廉专题片《正身当在立业先》,编印了《宝鸡优良家风家训楹联诗词选》,张载家规家训在中纪委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展播并入选《中国家规》一书。
精心包装,用红色革命文化鼓舞人。充分发挥凤县两当兵变、麟游西府游击队、扶眉战役等红色革命文化教育资源,通过精心包装、改造提升,建成扶眉战役烈士陵园、凤县革命纪念馆两处市级廉政教育基地。对路易·艾黎故居、凤翔彭德怀元帅西府会议遗址、眉县开国上将李达故居、宝鸡申新纱厂抗战工业遗址等红色革命遗迹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通过恢复原貌并采用现代声、光、电等新技术,提升廉政教育吸引力,让广大党员干部在重温党史中接受勤廉思想的熏陶。创新“旅游+廉政文化”模式,对全市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打包设计,串点成线,策划推出了一批精品游览线路,使红色革命遗迹成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首选场所,并吸引了省内外各地数十万党员干部和各界群众前往参观。利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宝鸡解放纪念日等重大节日,组织党员干部祭奠革命先烈、重走红色之旅、追忆光辉历程、感悟勤廉精神,激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多管齐下,用新时代勤廉文化激励人。广泛采取文艺演出、公益广告、微视频、微动漫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新时代勤廉文化,促使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先后举办庆“七一”廉政文艺演出、纪念建党96周年反腐倡廉漫画作品展、迎国庆廉政摄影展、喜迎党的十九大廉政灯谜大家猜、廉政文艺小分队走进贫困村演出等多场廉政文化活动;精心编排的两部优秀传统廉政秦腔剧目《金麒麟》《双镯记》在全市成功巡演;策划制作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土地我做主》《云安纪事》《红木匣》等13部“清廉中国”微视频入选全省优秀廉洁微视频展播;在全市12个县区主城区重点路段制作廉政公益宣传牌38块……用身边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广泛征集“讲身边的廉洁故事”主题征文60篇,在全市推出了一批廉勤兼优模范,选取十八大以来违纪违法基层党员干部典型案例,编印了《忏悔反思与案件剖析》,充分发挥了正反两方面典型的教育作用。抓住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机遇,规划建设西部一流、全国领先的丝绸之路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为挖掘传统廉政文化、弘扬时代清风搭建新平台,目前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